3)第七百七十二章 官司_华娱之黄金年代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要的力量也来自那里。

  前世,易青是在电影院里看的这部电影,看过之后,他很难相信这会是冯裤子拍出来的,一个习惯用喜剧手段来对付电影审查的大院子弟,居然也能拍这种题材的电影。

  每一个牺牲,都永垂不朽。

  这是冯裤子自己对《集结号》的总结。

  每一次战斗,每一场战争,都是一个个鲜活的人所锻造的。

  凭什么四十七个生命不该与四十七万条性命相提并论,获得价值的等同?

  为了一个听起来挺美好的未来,为了一个虚无的盛世美景,这些生命就该无怨无悔,悄无声息地永远留在矿山之下?

  战争最大的魔力在于会让本来很怕死亡的人,能主动地心甘地选择死亡,这其实是另一种自杀。

  这源于一种信仰,为了更多的人拥有更多美好明天的信仰。

  恐怖的“更多的人”,虚伪的“更多的人”,残暴的“更多的人”。

  就是这个只停留在印象中的飘渺的群体,让战争有了“正义”的感召,让敌人有了“十恶不赦”的标签,让那四十七个人有了“牺牲”的冲动。

  于是英雄诞生了。

  “更多的人”为那些甘愿牺牲的信仰信徒们戴上了“烈士”的光环,信仰的传说,仍然在牺牲者的后人中间流传。

  烈士的名号下,已没有人再记得那一个个活生生的、为了信仰而死的人了。

  团长自然是有资格躺在烈士陵园里的,可那个团其他几百号人呢?

  被遗忘了,爹妈给取的名字死后倒成了“无名氏”。

  不公平啊!

  谷子地是无法看懂这一切的,为什么用一条硬汉的血换来的烈士的称号在更多的人看来,只是700斤的粮食?

  为什么更多的人在拥有了美好明天的时候,却让那些信仰的牺牲者们失去了名号与尊重?

  值得铭记与尊重的,不是英雄、烈士的称谓,而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。

  因为他们曾经活过,所以需要被祭奠与怀念。

  英雄的光环不过是更多的人为了信仰的延续而制造的美丽的幻景。

  回过头来,再说冯裤子的这部电影,如果换一个故事背景,换一个群体的话,是值得被歌颂的,也足以让他的名字永远被刻在电影历史上。

  比如美国,比如好莱坞,但绝对不能是在中国,那个群体也不应该是解放军。

  这部片子的战斗场面没得说,让人看着很过瘾。

  但是,看过之后,易青最想要问的就是,冯裤子和他的编剧是不是美国大片看多了呢?

  解放军的战术和人员、武器配备模式竟然和美军差不多,就连人物的刻画,也是在照搬美国大片中的牛仔英雄主义。

  不仅如此,一项战斗任务,决定部队是不是要撤退的信号,竟然是远离一线的一个号声,这是不是太不符合实际了呢?

  先不说解放战争期间,我军有没有集合号这个问题。

  单单是,部队首长甚至需要用欺骗的手段,让战士们去战斗,去牺牲,这样的故事情节,到底是在歌颂解放军呢,还是在编排解放军?这是不是也对革命烈士太不尊重了呢?

  所以,易青必须改,必须重新整理故事情节,重新塑造整个时间,重新来刻画这一群曾经鲜活的生命。

  请收藏:https://m.gwylt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